“粥”也稱稀飯或糜,在我們的飲食習慣中是常見的主食。記得小時候每逢腸胃不舒服,生病噁心想嘔吐時,阿母都會幫我熬鍋白粥搭配麵筋一起食用,溫熱綿綢的粥既容易入口又可帶來飽足感。無論是燥熱胃口差的夏天,或是天寒想暖胃的冬天,這粥品都是絕妙的選擇,一不留神地一碗接一碗,恐怕一鍋就這樣輕鬆下肚囉!
說起吃粥,印象中家裡若冰箱內剛好有隔夜剩飯,阿母常會拿它來熬成清粥,再簡單弄個三兩道罐頭小菜就能開飯,大夥兒對粥的口感和綢稀度倒也沒這麼考究;年紀稍長些因外食而有機會嚐到廣東粥,它讓我“驚艷”到全然不同於清粥的濃郁口感和香味層次,從入口即化的口感搭配豐富多變的口味,這其中肯定蘊涵不少學問。我曾經在香港友人家中吃到她媽媽親手熬的粥,美味的水準絕不落後於外頭餐館,我隨口請教那位長輩:該如何熬出這樣味美的一鍋粥?她只是客氣笑答:我做的料理很普通,粥也只是家常料理,就這麼煮了幾十年,說不上技巧也沒有訣竅啦!哇....這麼一聽,我只能在心中感歎,飲食文化的傳承大概難用“口傳”就可以做出道地口味,味覺的習慣和經驗的累積恐怕才是練就真工夫的祕訣,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想著:總有一天我也想熬出一鍋屬於自己口味的好粥!
由於我愛吃皮蛋瘦肉粥,曾在家中自告奮勇試著做給家人吃,憑藉著對口味、食材的印象依樣畫葫蘆,竟然也做出了8分像的粥品, 慢慢地我發現:只要能把“粥底”熬出棉滑口感,無論想變化甚麼口味的粥,竟也都能在水準之上了。
很多朋友會問:如何熬粥才能快速又可口?若是我家老爺來回答,肯定會說買個象印電子鍋就可搞定啦!哈哈哈....這答案我的確無法駁辯,自從我們家有了象印電子鍋以後,熬粥這件小差事幾乎都交辦給那隻“小象”啦!有一只好鍋絕對可以達到事倍工半之效,若打算用生米直接熬煮成粥,砂鍋是很好的選擇,因為它受熱快,相對水分蒸發速度也快,因此米:水的比例大約為1:5(也可以用自熬的高湯當水用,味道會更香濃),先將米浸泡約30分鐘後,放入鍋中用大火煮(此過程要不停攪拌以免沾鍋),待滾沸後即轉用中小火慢熬約40~50分鐘(鍋蓋要掀開小縫或用筷子撐住以防米漿溢出),之後開鍋蓋充分攪拌並且調整稠度(太稠可適量加水,太稀可再多熬煮),若想節省瓦斯能源,也可在關火後用厚布包住鍋體,讓餘熱繼續悶煮。搞定了粥底後我們就可以開始“加工”香噴噴的香菇肉粥了!
所需食材:
薑末,蝦米(泡水),油蔥酥,豬肉絲(加入醬油和太白粉混合均勻備用),乾香菇(泡水後去蒂頭並切絲),筍子(切絲),豆皮(切絲,若無亦可用油豆腐替代)和芹菜末
醬料味粉: 香油,醬油,鹽巴,魚露和白胡椒粉
做法:
1、鍋內用少許沙拉油和香油爆香薑末,蝦米,香菇絲,筍子和豆皮
2、香氣釋出後可加入蝦米水和香菇水稍為煮滾
3、加入熬好的粥底,充分地和鍋內材料混合攪拌,並將肉絲平鋪於粥面上,蓋上鍋蓋稍微悶煮
4、起鍋前加入油蔥酥、芹菜末,香油、魚露,鹽巴和白胡椒粉做調味即可
小提醒:
1、若沒有時間事先熬煮粥底,而打算利用剩飯來煮粥時,可在做法1的材料炒香後,加入白飯一起拌炒,待米飯吸收鍋中的香氣和食材的滋味,再加入做法2的蝦米水和香菇水煨煮(水量約蓋過米飯1/3)
2、熬煮粥底時若不是用自熬的高湯,亦可在做法2加入適量雞高湯一起滾煮
3、粥和羹湯一樣溫度高且續熱性佳,因此做法3在悶煮肉絲時,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肉絲乾柴老硬
4、使用魚露調味的目的在於提鮮,不習慣此味道或家中沒有魚露亦可選擇不加
5、乾燥香菇耐熬煮且香氣濃, 也可購買新鮮菇類來取代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