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hongwt1015

風味獨到的手工味噌


我是從結婚後才開始天天下廚的,在廚房待久了就興起想要自己釀漬食物的念頭,起初只是從簡單的調味佐料著手,像是鹽麴、醬油麴或是鹽漬檸檬,無需太多的材料和複雜的步驟,大約只要等待一個禮拜左右,就能做出天然無添加物的調味料,幾天的等待過程就能順利地享受到成果,漸漸的我想要「自己動手做」的慾望就越來越高,像是鹹菜、酸白菜、鹹鴨蛋、豆腐乳、蔭鳳梨,甚至是梅酒或水果酵素⋯都是我們家現在的常備醃漬物,雖然做這些東西所耗的手工和時間,其實都比買現成的還費勁,有時候也會因為氣候環境或溫度濕度的影響而失敗,但是藉用時間熟成後而得到的成果,卻可以帶來大大的滿足感,我常自己笑說:製作醃漬釀物這件事真的會上癮。

平時我們家就經常利用味噌來做菜,吃多了味噌也就好想要試著自己做看看,我知道有許多日本家庭都是自製味噌,配合家人的飲食習慣調配出適合的口味,這個念頭在我腦裡存在了兩三年卻拖拖拉拉遲遲未動手,一來是覺得做味噌好像有點困難,二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容器,終於在去年夏天,讓我找到了用來做醃菜、漬鹹梅的大型琺瑯鍋,還特地麻煩朋友從台灣幫我帶回來,搞定了保存容器,剩下的也就只是煮熟大豆、混入鹽和米麴再等待發酵熟成就可;這麼一點破⋯似乎釀味噌也沒這麼難,只是步驟多了點;我是去年八月初製作的,由於是第一次製作,也不確定是否會成功,一直放到今年的三月初才開封,吃到嘴裡的那股香醇滋味,真是市售味噌所無法比擬的,既然我都能成功的做出味噌,相信有興趣的朋友也都辦得到,有好幾位朋友詢問我,希望我能分享製作的方法,當然我也是經過食譜參考後才匯整出以下的方法,除了材料比例之外,重點是我還將過程和經驗記錄下來,如此一來應該可以更詳細的讓想要嘗試的朋友清楚了解。


所需材料:(完成份量約2KG)

※有機大豆500g

※水1500ml

※米麴(Koji)567g; 原則上米麴的用量應和大豆相等(500g) ,不過我買的品牌是Cold Mountain,一瓶重為567g,我就全部都用了

※粗鹽(1)200g

※粗鹽(2)50g

※烈酒適量(濃度35%以上)


做法:

1、將大豆清洗過後浸泡清水(至少8小時)

2、泡水的大豆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入電鍋煮熟(有壓力鍋者可以用壓力鍋會更省時,我因為沒有壓力鍋,所以直接用電子鍋選「糙米」功能)

3、煮好的豆子用指頭確認,軟硬度以輕輕掐捏即破碎的程度為標準

4、取用一個大盆並擦拭烈酒做消毒,之後將米麴放入盆中,以指尖輕搓米麴並邊灑粗鹽(1)200g,將兩者混合均勻

5、拿果汁機(或食物調理機)把煮好的大豆分成3等分,分別打成平滑的泥狀,另用一個大碗盛裝備用(大碗使用前一樣先用烈酒擦拭消毒)

6、攪打好的豆泥硬度約像耳垂般的軟硬,如果覺得過乾可酌量加點煮大豆的湯汁

7、全部的豆子都攪打完畢後,趁著餘熱將豆泥移入做法4的大盆中,接著把豆泥和鹽米麴充分攪拌,直到所有材料都均勻混合(我會先帶上拋棄用的醫療手套,以防手部的細菌影響成品)

8、把混好的材料分成4~5等分,雙手交替像投接球的方式拍出空氣,依序作成球狀

9、拿出保存用的琺瑯容器(一樣先用烈酒將整個容器擦拭消毒),依序把做法8的球狀以輕輕拋擲的方式丟進容器裡

10、手作拳頭狀將豆泥輕輕地由上向下壓,確保材料內的空氣被擠出,並將表面輕抹為平面狀

11、最後在表面平均撒上粗鹽(2)50g,並覆蓋一層塑膠紙(或保鮮膜)+冷凍用的蠟紙(Freezer Paper)避免空氣接觸到材料

12、找幾塊平整且乾淨的石頭(或文鎮)蓋壓住,並蓋上蓋子;再用新聞紙或保鮮膜將容器完全包覆,以防灰塵細菌進入


小提醒:

1、我用的容器大小:直徑18CM容量4.5L

2、標示上製作日期並放置陰涼昏暗的位置,等待至少6個月的熟成

3、剛開始製作的前兩、三個月,要定時(約一個月一次)打開確認表面是否有霉斑;若是豆泥有看到汁液滲出時,可拿餐巾紙輕輕吸附,就比較不容易產生黴菌;若有發霉請以消毒過的湯匙刮除,並再將表面抹平;一樣再覆蓋一層新的塑膠紙(或保鮮膜)+冷凍用的蠟紙(Freezer Paper),容器外部再用新聞紙或保鮮膜完全包覆

4、確認味噌是否熟成:觀察豆泥的顏色從淺白轉變為焦糖色,且表面汁液的色澤如同醬油一般即是完成;完成的味噌裝入乾淨的密封容器內,放入冰箱冷藏保存;如果有部分味噌想要繼續熟成(可品嚐到時間不同的風味),可以分裝在容器後繼續放在陰涼昏暗處2~3年都沒問題

5、我在三月初確認時顏色和醬味都已成熟,但是鍋邊和塑膠紙密合的部分因為滲出的汁液而出現空隙,導致有小部分的發霉情況,我用消毒過的湯匙將發霉部分挖除,並用烈酒擦拭邊緣,發霉是發酵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的現象,只要範圍不大基本上應該都沒問題

2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